为大力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讲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故事,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及济南大学《关于开展2025年“师者本色—我的从教故事”征文活动的通知》要求,全院组织开展了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始以来,太阳城娱乐城
教师积极响应、踊跃投稿,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作品,展示了我院教师队伍的良好风貌。现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播。
在心灵的花园里播种
——朱建堂
个人简介
朱建堂,2018年6月入职济南大学太阳城娱乐城
,现为副教授。讲授《细胞生物学》、《种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本科课程和《植物分子遗传学》等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玉米耐盐、抗旱分子机制及功能基因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在研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获济南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济南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及济南大学优秀学业导师。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学大赛一等奖、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大奖赛国家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3项、山东省第十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获“建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铜奖。
我的从教故事
六年前的那个盛夏,当我博士论文答辩通过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会欣喜若狂,然而心中却涌起一阵莫名的空虚。四年实验室的日日夜夜,那些与数据、仪器为伴的日子,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对于未来的职业充满了迷茫。这时导师走了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去当老师吧,你适合"。
就这样经过层层面试,我走进了济南大学的校园。半年后,当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几十双或期待、或怀疑、或漫不经心的眼睛时,我的手心沁出了细密的汗珠,握着激光笔的手在微微颤抖,声音像是卡在喉咙里的一粒沙子。那时的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教学小白,空有一腔热情却不知如何将知识化作春风,吹进学生的心田。而今回首,六年的光阴已将我打磨成一位能够从容面对学生的教师,但始终不变的,是我内心深处那份对学生的仁爱之心——那是我教育理念的根基,是我教育实践的指南针。
记得刚开始教学时,我常常陷入一种焦虑:如何在严谨治学与亲近学生之间找到平衡?过于严肃会筑起师生间无形的墙,过于随意又恐失却教育的庄重。直到有一天,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位平时表现平平的学生在作业本最后一页写了一行小字:"老师,您讲的课我听不太懂,但您认真的样子让我不敢放弃。"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教育的真谛或许就藏在这种微妙的互动中——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从此,我开始有意识地用真诚打破师生间的藩篱,在保持专业严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真心。
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教师不是权威的化身,而是成长的同行者。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需要不同的阳光雨露。在课堂上,我尝试用生活化的例子解释抽象理论,用最新的研究进展吸引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兴趣;在课下,我会认真的对待每一位寻求帮助的学生,尤其是很多在考研过程中迷茫的学生,他们或者前期不能决定备考院校,或者考前经历着巨大的压力,或者初试后不知该如何联系导师、准备复试,或者成绩不理想寻求调剂的机会,我都会真诚的、尽自己所能的帮助每一位学生。
众多学生中,最让我难忘的是帮助王丽和李莎同学备战考研及争取调剂的那段经历。李莎是一名报考中科院而未能过线的学生,她平时学习很认真,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是由于发挥不理想,未能进入面试。一天中午,我在食堂遇见了她,随口问了她一下考研成绩,她面带遗憾的说:“老师,我未能进入复试,但是我非常渴望能够有机会读研究生继续求学深造”。了解她的分数和内心的想法之后,我自己也觉得这样一名优秀的学生如果能继续深造,也许会做出一些成绩,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且我也知道即使二战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所以我对她说:我来帮你联系调剂。后面几天,我一方面通过自己认识的师兄师姐或同学,积极的争取调剂机会,另一方面,鼓励她走进实验室,参与到我的科研实验中,为复试积蓄力量。后来,我的一位师兄所在的高校给了她一次调剂的机会,而李莎也不负所望,成功的调剂入一所双一流高校。临近毕业前,李莎给我写一封信,信中表达着对我的感谢,那时我深刻的体会到教育的力量不在于改变了多少分数,而在于改变了多少人生轨迹。

王丽是我带的第二届学生,一个来自农村的朴实无华却又积极向上的女孩。大三那年她主动找到我,怯生生地说想考研究生,但对自己毫无信心。我至今记得她说话时不断摩挲衣角的动作和眼中闪烁的渴望。那天,她对我说,她之所以考研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家庭,想让父母为自己高兴、为自己骄傲。我根据她的学习成绩和对未来的专业兴趣给她推荐了几所学校,也把自己的考研经历介绍给她,同时也为她梳理专业知识的脉络,鼓励她坚定信心,认真备考。然而,在临近考前的一个星期的晚上,我在下课后的路上遇见了她,当时只是无心的问了她一句准备的怎么样了,她却哭着说:"老师,我已经打算放弃了,我要回家了,我可能不是这块料..."。我当时很吃惊,但是心里在猜测她可能遇到了巨大的心里压力。我没有急着劝说,而是先带她去教室,给她喝了一杯热水。等她的情绪慢慢平复后,我劝说她先不要回家,而是考前的这几天彻底放空自己,不要考虑学习的任何事情,一直到考试那天直接走入考场。恰巧的是,当时我的钱包里有几张电影票,我就都给了她,让她后面几天能够放松自己。那天我们聊到很晚,临走时她说:"老师,您本可以不必这样的"。我回答:"当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帮你,而我只是恰好在这个位置上"。考研成绩公布那天,王丽冲进我的办公室,脸上挂着泪水与笑容交织的复杂表情,她考上了!不仅过了线,还是专业前三名。看着她与母亲视频时骄傲地说"妈,我做到了",我的眼眶也不禁湿润,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何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

这些经历让我确信,教育最动人的部分往往发生在课堂之外,在那些看似平常的交谈、鼓励与陪伴中。六年来,我见证了太多学生在真诚互动中蜕变的奇迹:有性格孤僻的学生在我的鼓励下成为科研竞赛的小达人;有沉迷游戏的学生在我的耐心引导下重拾学业跨入名牌大学的校门继续求学深造。这些让我更加坚定:教育不是讨好,而是责任;仁爱不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中传递的信任与期待。我学会了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用更智慧的方式表达关心,让教育成为一场双向奔赴的心灵成长。
如今,站在教学生涯的第六个年头,我越发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与厚重。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奇之处在于,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哪句话、哪个举动会点亮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怀揣敬畏之心,以真诚对待每一个相遇的灵魂。

我的教育故事还在继续,每一天都有新的篇章。当我看到曾经羞涩的学生变得自信大方,当收到毕业多年的学生寄来感谢卡片,当在校园里不期而遇听到一声真挚的"老师好",我便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而仁爱之心则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在这条路上,我愿永远做一名园丁,在心灵的花园里播种真善美的种子,用真诚的雨露浇灌,用智慧的阳光照耀,静待每一朵花按照自己的时节绽放。因为我相信,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塑造,而是唤醒;不是灌输,而是点燃。而这,正是我从教六年来最深刻的领悟,也是我未来教学生涯不变的追求。
文字:太阳城娱乐城
图片:太阳城娱乐城
排版编辑:闫羽彤
初审:秦 旭
复审:任子安
终审:武 芳